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编辑:ZL

“当一个医生,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?

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,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。”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张

作为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、“疫苗之父”,汤飞凡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研究。

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国家的宝贵财富,却在功成名就时沦落为了时代洪流的牺牲品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张

61岁那年,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,生命陨落后,没有葬礼也无祭奠,唯有妻子默默守护着他的骨灰。

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遭遇,让他走向了绝路?他的一生又是何其的传奇而悲壮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3张

少年有梦:初心不改学医路

不论是出生在新中国还是改革前,人人都有一颗报效祖国之心。

而出生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汤飞凡,亦是有着一颗誓死卫国的心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4张

1897年,汤飞凡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。

汤家祖辈多为读书人,历代也出了不少的文人墨客。

但清朝咸丰以后,由于战乱、灾荒的爆发,不善理财的汤家日渐没落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5张

家族没落后,身为乡绅的汤父为了维持家计,设私塾做起了先生。

从小,汤飞凡便深受父亲的启发,时常挑灯夜读,研习书法。

但出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历经维新变法和庚子国难等大事件。

“东亚病夫”的口号深深的刺痛着他幼小的心灵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6张

从那以后,汤飞凡便立下誓言,以后要学医治病,改变国人被讥笑的形象。

1914年,湘雅医学院的成立,成为了汤飞凡从医的起点,但要入校却也并非易事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7张

想入湘雅,英语是必考的科目,可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汤飞凡根本没有接触过。

可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退缩,他向主考老师提出了暂免英语考试,日后补考的请求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8张

面对有如此决心和勇气的年轻人,老师也对他刮目相看,最终汤飞凡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,成为了湘雅医学院首届学生。

入校后,汤飞凡用一年的时间,翻烂了一本英语字典,终于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9张

历经七年日夜苦修后,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,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。

但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同学那样,进入医院或是开办医馆,而是转身踏上了研究疫苗之路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0张

上学时,汤飞凡便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于是,怀抱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,汤飞凡踏上了艰辛的科研路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1张

赤子之心:科学救国先行者

“当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?如果发明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,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再患病。”

怀抱着解救亿万万同胞于水火的坚定信念,汤飞凡毅然踏上了研究疫苗的艰辛历程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2张

毕业后,汤飞凡进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。

在这里,他受到了细菌系主任田百禄的认可和重用。

他用三年时间,掌握了细菌学的全部理论和实验技术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3张

1925年,他出色的成绩得到了院方的认可,获得了前往哈佛医学院深造的机会。

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,一个接一个的传染病致病菌被发现。

西方出现了巴斯德和科赫两位微生物学家,而汤飞凡也是将这二人视为自己前行路上的标杆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4张

但在这时,日本却出现了一个叫北里柴三郎的人,因为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,因此被冠上了“东方科赫”的名号。

这可让日本人扬眉吐气了一番,但汤飞凡也没有因此气馁,他放言道:“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‘东方巴斯德’呢?”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5张

即便是没有,那也会有一个更厉害的“东方汤飞凡”!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。

在哈佛深造的几年里,汤飞凡对病毒的研究和了解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和进步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6张

就彼时汤飞凡于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言,倘若他留在哈弗,他的人生大概会是另一番景象,然而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,国之危已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国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7张

防疫先驱:破疫病 成就“衣原体之父”

当汤飞凡沉浸在热爱的学术领域时,国内也在发生在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在得知国内的消息后,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条件,踏上了回国之路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8张

1928年,他接到了来自自己大学老师颜福庆的来信。

信中并未承诺有何报酬,只是将国内当下的情形告知了他。

看完信件后,汤飞凡二话不说便从渐入佳境的美国研究生活里抽身,听从祖国的召唤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19张

他立志从医,本就是为了报效祖国,面对此时的国之危难,他又如何能坐视不理。

1929年春天,汤飞凡载着丰富的知识和一腔报国情怀,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,并进入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细菌学副教授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0张

只是,他知道国内的条件肯定比不上哈佛,可他没想到真实情况竟会如此惨淡。

在他到任之时,学校甚至还没有细菌学系,更别提实验室了。

但细菌学研究重在实操,于是汤飞凡立马投身到实验室的建设中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1张

他将自己的显微镜捐了出来,一边开设课堂,同时又进行着科学研究。

自1930年开始,汤飞凡便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。

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,中国走进了病毒学研究的大门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2张

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研究下,中国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。

他不仅研究出了狂犬、白喉、牛痘等多支疫苗,还以身试药,解决了困扰全世界多年的“沙眼病”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衣原体之父”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3张

不仅如此,在抗战期间,他还研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青霉素,使我们不再仰人鼻息。

而后,他研发的乙醚杀菌法,更是让我国比其他地区提前16年消灭了天花病毒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4张

时至今日,我国新生儿接种的疫苗中,仍有至少5支出自他手。

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为我国病毒研发做出如此多贡献的人,却在“反右”运动中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5张

自古以来都是人言可畏,自恃如他,最终不堪受辱,选择以死自证清白。

一代病毒学家就这样蒙冤离世,他死后,妻子将他的骨灰带回了家中,默默保存。

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,61岁自杀时却无葬礼祭奠,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 第26张

直到1979年,汤飞凡的冤情才得以平反昭雪,原卫生部郑重地为他恢复了声誉。

但时至今日,又有几人记得他呢?

参考文献:

百度百科——汤飞凡

中国青年报——汤飞凡若在,何至于此

人民网——【预防医学卷】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——汤飞凡

澎湃新闻——科学家日历 | “他的贡献助我国早于全球16年消灭天花”——汤飞凡

新湖南 - 湖湘名人录——汤飞凡:他是“衣原体之父”,构建新中国卫生防疫长城

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——【我与湘雅的故事征文】纪念我的外公汤飞凡

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马上删除!